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,如果缴费基数高,退休待遇就高;缴费年限长,退休待遇也高。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保险待遇都是统一的,叫做基本养老金,又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。
(一)基础养老金:
基础养老金=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×(1+本人平均缴费指数)÷2×缴费年限×1%。
基础养老金跟社平工资、缴费年限和平均缴费指数有关。社平工资是客观的,跟退休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有关。
缴费年限影响养老金待遇也是大家的需求,也就是说养老金按工龄发放。但是养老金仅按工龄发放也是不正确的,毕竟我们缴费基数有高有低,如果退休一样的养老金,这样也是不公平的。
缴费基数影响的是缴费指数。缴费指数等于当年所有月份的缴费基数之和÷当年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。因此,缴费基数高低是这样影响养老金的:如果按照60%基数缴费一年,退休领取0.8%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;如果按照100%基数缴费,一年可以领取1%;如果按照300%基数缴费,可以领取2%。
社会保险设定的目的本身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,通过基础养老金缩小缴费基数方面的差距,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。
所有的前提,都应当是按照我们的收入水平缴纳养老保险。但是国家为了提升征缴效率,并没有采取一家企业逐一逐月核对的方式。如果劳动者维权,就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全部查处。如果劳动者不维权,为了保证劳动者就业的稳定,一般也不会主动查处。
(二)个人账户养老金:
个人账户养老金=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÷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。
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,国家统一标准没什么可以发挥的空间。计发月数50岁是195个月,55岁是170个月,60岁是139个月。
个人账户钱数,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%每月记入的,也就是说跟缴费基数有关。如果本人工资高,缴费基数低,肯定形成的个人账户钱数也是会低的。
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缴费以前,尤其是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以前,由于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,国家会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。
过渡性养老金是各省市自行确定的计算公式,一般跟社平工资相挂钩,还有过渡渡系数是从1%~1.4%。
综上所述,退休后的养老金高低主要跟历年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等因素有关,跟退休时的工资水平关系不大。但是,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照真实的工资水平缴纳社保,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